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Gittins, Sean. 2013. A Short History of Philosophers’ Haircuts. Philosophy Now. pp. 52-54.
Halpern, Richard. 2023. Leibniz’s Peruke: On the Philosophical Importance of Fake Hair. in Leibniz’s PerukeOn the Philosophical Importance of Fake HairRichard Halpern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log.
众所周知,在19世纪,留不留大胡子是从外表上区分革命和反革命的关键证据,发型大概也一样吧!(胡诌)其实我一直很好奇哲学家对他们自身形象的管理,这一点可能不仅对信息化时代的知识分子很重要,大概率也是近代以来的哲学家都会仔细考虑的问题——毕竟要和上流社会打交道,也总归要被画几幅藏之名山传诸后人的肖像的!不过这两篇文章纯纯整蛊,属于哲学系乐子,类似“黑格尔每次吃完饭都要倒立,这样食物才能在肠道螺旋上升”。
封面来自 Reddit 对贝克莱的整蛊。
Richard Halpern:莱布尼茨的假发
哲学家兼数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才智过人,但他的身体条件却远不及心智:莱布尼茨秃顶、矮小,五官也不出众。于是,他只能求助于当时男性广泛使用的装饰品——假发。假发弥补了莱布尼茨多项身体缺陷:既遮住了他秃亮的头顶以及据说有鸽蛋大小的骨瘤,又让他长高了数英寸,而且还撑起了他的脸,并成功地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
当然,莱布尼茨并非唯一戴假发的十七世纪哲学家,笛卡尔与洛克也戴过。但他们的假发远不及莱布尼茨那般夸张与华丽,也不会给人一种“贵宾犬在头顶睡觉”的错觉。在这幅由宫廷画师 Christoph Bernhard Francke 绘制的肖像中,莱布尼茨的假发与华贵的天鹅绒衣袍的褶皱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富足、尊贵与时尚的气息。莱布尼茨不仅喜爱假发,也喜欢香水,而且毫不掩饰自己渴望跻身上流社会的欲望。奥尔良公爵曾对此表示赞赏:“知识分子会穿衣打扮,又没有体味,还懂得开玩笑,这实属罕见。”

莱布尼茨的假发无声地发问:哲学家是否应像他那样,在意名声、外表与时尚?难道哲学家不应专注于纯粹的真理探求吗?自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以来,贫穷与简朴一直被视为哲学真实的象征。即便今日我们不再要求哲学家必须贫穷,也至少期待他们外表邋遢一些,借此表明其注意力投向了更根本的事务,而非自身的外表。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序言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那些根据人的发型时尚来判断其头脑的人,把新思想视为可怕之物,只认可通行的教义。”哲学家的价值应取决于他头脑中的思想,而非发型怎么样。哲学追求真理,而假发则象征虚伪;哲学研究永恒真理,而假发却属于转瞬即逝的流行。在 The Wig: A Harebrained History(2020)中,Luigi Amara 将假发视为极端反哲学之物——它更适合与诡辩家的修辞共舞(因此也成为一种哲学挑衅)。
但很难说哲学与假发在概念上不相容,因为这一点显然并未困扰莱布尼茨——他从未对兼具两者感到不适。我甚至想说,将假发不仅放在哲学的一般语境中思考,而是放在莱布尼茨的哲学之中,反而能赋予它额外的意义。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可以说将笛卡尔的二元论推向了极致:身体与心灵不仅本质上不同,而且彼此根本没有因果关系。但他认为,身体与心灵虽然互不影响,却可以彼此“表达/表现”(express)。也就是说,每一个心理事件都会伴随某种身体状态的变化,反之亦然。这种表达关系不是因果结果,而是出于上帝所安排的“预定和谐”。在心灵与身体之间,因果关系被美学关系所取代。
由此看来,莱布尼茨的哲学本应认为他的身体外貌与他的思想活动并非毫无关联。确实,他的身体在“表达”他的心灵,反之亦然——尽管我们可能很难理解这种表达。那么,作为“附加物”或“假体”的假发,也属于这种表达关系吗?它既非“真实”也非“自然”的身体部分,似乎不应纳入此范围。然而,正如我上面所暗示的,莱布尼茨的假发或许比他的鼻子、耳朵或手臂更能传达他心灵的某些特质。
那么,假发究竟只是附属于莱布尼茨身体的外物,还是已然成为其身体的一部分?这种假体模糊了这两者的边界,也提醒我们:人的身体可以吸纳人造物,而非仅限于自然成分——尤其当身体被理解为“表达性整体”时更是如此。试想:如果没有这顶标志性的假发,我们还能一眼认出莱布尼茨的肖像吗?某种意义上,失去假发的他将不再是他自己。如果说是莱布尼茨戴着假发,或许我们也可以说,是假发“戴着”莱布尼茨。

事实上,这顶假发在莱布尼兹死后还继续存在,甚至获得了独立的名声。例证A:1902年 Zeitschrift für Ethnologie 刊登了一篇题为 “Schädel von Leibniz” 的文章,作者 W. Krause 教授检验了一具据称属于莱布尼茨的头骨的真伪。他的方法之一是将一幅莱布尼茨假发的旧版画与头骨照片重叠对比,看看能否“匹配”。在这里,传统上象征虚假与伪饰的假发竟成为真理的判官——如同灰姑娘的水晶鞋般,唯有真正的主人才能戴得合适。“谁是莱布尼茨?”答案是:“那个戴得上他假发的人。”这幅图也不禁让人联想到“虚无”(vanitas)绘画主题:它揭示真相,同时描绘了一个把虚荣带进坟墓的莱布尼茨。
例证B: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 Rachel Baes 于1967年创作的作品 Voltaire ou La perruque de Leibniz(《伏尔泰或莱布尼茨的假发》),属于其一系列以“非理性”手法解构十七世纪理性主义哲学家的画作之一。例如,她把斯宾诺莎的《伦理学》(L’éthique de Spinoza)戏仿为《斯宾诺莎的抽搐》(Les tics de Spinoza),画中斯宾诺莎整张脸都在扭曲。而在这幅《伏尔泰或莱布尼茨的假发》中,她没有直接描绘莱布尼茨本人,而是随意地将他著名的假发搭在伏尔泰头上。这显然是在反讽伏尔泰对莱布尼茨“最好的可能世界”学说的嘲笑(伏尔泰在小说《老实人》中借潘格洛斯博士之口讥讽了该观点)。现在轮到假发“报复”伏尔泰了:它再度发挥了灰姑娘水晶鞋的功能,揭示谁才是“伪装者”。(此外,“la perruque”在法语俚语中也有“摸鱼偷懒”的意思,Baes 也许在玩这种双关)此时,这顶假发不再只是装饰,而成为了一顶带有讽刺意味的哲学桂冠。也许,这幅画想说:从今往后,但凡想冠上“哲学家”之名的人,都必须尝试戴上这顶莱布尼茨的假发,接受它的考验。你想试试看吗?
Sean Gittins:哲学家的发型简史
我坚信,哲学家的发型与其哲学理论之间存在着不可辩驳的联系。现在,是时候像一只文学母鸡一样,展示我刚生下的这颗思维的奇蛋了!若我的研究显得散漫而异想天开,也麻烦暂时搁置批评——等这篇文章签下一份高额出版合同后再来骂我也不迟啊。
可以说,从未有一个如此轻浮的话题在一个如此不够格的人那里得到过如此深入的分析。有人会说我浪费时间,我只想说,那我问你,从哲学角度讲,什么是“时间”啊?还有人说我根本不懂自己在讲什么。对这帮人我只能说,你也来试试写一篇关于自己一无所知的话题,看看到底有多难。
好了,就让下面的例子来将所有关于我这项理论的疑虑一一化解吧。
古代哲学发型
古希腊三大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留着短发配胡须的标准造型。苏格拉底一字不提自己的哲学,也未曾写过任何关于体毛的事。据说在柏拉图《高尔吉亚》的一份早期草稿中,高尔吉亚曾嘲讽苏格拉底长不出胡子,只好到理发店捡地上的头发粘到脸上,效果相当诡异。这个故事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别人会觉得苏格拉底长得丑——当然,上述说法的真实性存疑,毕竟高尔吉亚以整蛊著称。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对师徒,经常熬夜争论“短发配胡子”的优点。柏拉图坚持认为这种发型是哲人王的发型,符合“美”的理念。亚里士多德则反驳说:“叽里咕噜说啥呢?根本没有抽象形式,只有现实世界中我们所看到的形式。你这家伙,真是时不时就犯下些哲学大错呢!”虽然观点不一,两人却都未改变发型,各自满足于自身的理由。
哲学观念与发型之间的联系在伟大的宗教哲学家那里也有体现。圣奥古斯丁在皈依之前,留着一头油腻的长发,看上去像个飞车党或者哥特青年。因为他不想洗头,头发都打结了。直到听见神的启示,他才改掉这种“不圣洁”的造型。他在《忏悔录》中写道:“我听到一首歌,劝我阅读主的书,说其中我将找到许多美好之物,并且——看在彼得的份上——该剪掉我这令人发指的长发了!”于是,被感动的奥古斯丁遂依照圣秩剃了个在他看来更纯洁、更虔诚的“发圈”造型。他对此举感到后悔,并宣称短发打理起来方便多了。为了剪出完美的圆形,他甚至用圆规在头上比划来比划去。奥古斯丁因此被其他修士戏称为“Pristine Augustine”。他甚至向希波人(Hippo)传道基督教生活方式的益处,尤其强调发型。但当地人未被说服,奥古斯丁死时,大多数人仍留着爆炸头(Afro)。(PS:这里大概有个关于Hippo和hiphop的无聊双关,毕竟Afro是典型的黑人文化发型)
近代哲学发型
哲学史上也许最著名的对立是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这种分歧在发型上更加突出。最著名的理性主义者——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都偏爱“mullet”(长头发、短刘海)。这种发型象征他们对几何原则、逻辑与确定性的偏爱。他们那精心修剪的刘海线条,以及头发其他部分的严整,都生动体现了这种哲学观。当然三人之间也有差异:斯宾诺莎模仿笛卡尔,却舍弃了后者张扬的刘海。至于傲慢的莱布尼茨,他将“mullet”打造成一团蓬松卷发,并宣称这是“所有可能发型中最好的”。他与牛顿的决裂,据说真正导火索并非微积分的发明权,而是发型撞车。莱布尼茨愤怒至极,给牛顿寄了一只死熊,结果牛顿将熊原样退回,没想到熊竟然活着,还在送回途中把邮差吃了。
经验主义者则完全抛弃了抽象观念。洛克是第一位经验主义者,他拥有一头极其漂亮的头发,看上去宛如被微风拂过般柔顺丰盈。洛克一生都保持着这种自然且贴近现实的造型。他野心勃勃,决心要成为全世界发型最好的知识分子,并支持人人都应享有发型自由。他的论证是,头皮就像一块白板,我们可以随意在其上造型。他最近还被 Vague 杂志评为史上最得体的哲学家。
贝克莱从未展示过自己的头发,许多人甚至怀疑他是否真的有头发。这位哲学家自己也常在他著名的饭后宴会(after-luncheon parties,贝克莱[Berkeley]谐音梗,指的是伯克利的午餐会传统)上开玩笑说:“今日有发,明日就无!”(Hair today, gone tomorrow!)有人说他全年戴浴帽,有人说他羞于暴露真实发色。但真相更简单也更哲学:他坚信,若自己不看头发,它便不存在——贝克莱不展示头发,是因为他认为只要自己不看,它就不存在——这是他“看不见树倒就不能说它倒了”的哲学主张的延伸。伐木工人对此深恶痛绝,常往他后院倒落叶羞辱他。贝克莱虽然对此感到伤心,却始终忠于自己的哲学立场。
休谟因过度思考“发型归纳问题”而精神崩溃。正如他找不到理由仅仅因为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而相信它明天还会升起,休谟也找不到理由相信明天自己的头发还会好看。他坚信自己的论证不可反驳,于是再也不梳头,并从此戴着法官假发直到1776年去世。
康德试图调和两派思想,也尝试调和两派发型。他留起致敬笛卡尔的几何 mullet,又模仿休谟的假发风格。他将这款全新组合称为《纯粹发型批判》,可惜无论标题还是造型都未流行起来。康德拒绝认为发型只是感官经验所决定,而认为我人类观念也塑造了我们如何剪头、梳头、护发和戴头假发。哲学家们从此便为康德提出的最紧迫的问题而苦恼:我们究竟能否认知“发型本身”?康德自己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只能以“现象”的形式主观地认识自己的发根,即使天天洗头,也没办法知道我们的头发就其本身而言是否存在。(PS:这哥们也把康德和雅各比的画像搞混了)
后康德发型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最近被 Vauge 杂志评为史上发型最差的知识分子。他的发质稀疏油腻,对手叔本华(主张人只需用意志就能让头发呈现出理想的样子)甚至散布谣言,说黑格尔用鹅脂洗头。也许正因头发太少,他不得不写那些厚重、宏大、难懂的哲学著作来加以补偿。
晚年,黑格尔变得郁郁寡欢,甚至对学生抱怨自己的发型太差。他曾试图通过各类偏方改善发质,甚至在满月时拿活狐狸往头上蹭。他最终在两个观念中找到了安慰:其一是他所谓的“国家精神”,即由国家出资来赋予普鲁士人全欧洲最好的头发。其二是“辩证法”概念:先以某种发型为“正题”,再剪出一个相对立的“反题”造型,最终从两者中综合出一个新发型,也就是“合题”。然而实践证明,这对理发师并无帮助,只制造出风格杂糅、互相冲突的灾难发型,因为没人能理解黑格尔那令人迷惑的发型设计说明。
马克思则没有这种困扰。他拥有在迄今为止的哲学家中最浓密的一把胡子。他出于两个原因蓄起这团荆棘胡须:第一,这在哲学上及造型上双重“颠倒”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第二,这是目睹欧洲工人阶级的苦难后所做出的回应——马克思对无产者的生存状况感到极度愤慨,于是决定以留胡子来表示与工人的团结。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从未剃去胡须,并在伦敦街头公然挑衅资产阶级——一边抚摸胡子,一边往他们脸上凑。
马克思的故事以悲剧收尾。为了维持下巴毛发的清洁和修整,他被不断的洗发水和理发账单拖垮,陷入贫困。马克思最终在1883年孤独地死去,但即使在死后,他那蓬勃的胡须仍在继续生长。
尼采或许是这个长长的哲学家名单中的一个例外。他蓄须纯粹是出于审美,而非哲学上的理由。他热爱自己的大胡子,并把它养到了社会难以接受的长度。人们常在街上对他喊:“你疯了吗?你鼻子下面像是贴了一条毛虫!”他则指着大胡子怒道:“上帝死了!这就是我现在的上帝!”这个骄傲的人,却在一次参加他妹妹的化妆舞会时不得不剃掉胡子(他打扮成了超人)——因为有另一个来宾扮成了“有大胡子的人”,两人因此爆发激烈冲突。尼采从此未能从那次震撼中恢复,精神状况逐渐恶化,最终于1900年去世。
当代哲学发型
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哲学界也掀起了一波新的发型浪潮。在弗雷格、罗素和早期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和语言哲学革命中,他们都留着整洁且逻辑分明的侧分发型。不过,维特根斯坦在放弃早期哲学时也放弃了早期的发型,将头发的分缝从左边换到了右边,以此表明他思想转向的严肃性。罗素对他说他疯了,两人不久后就闹翻了。尽管罗素未能找到发型的“基础”,他却始终未放弃侧分发型。他坚信,自己能在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非因为写作,而只是因为自己的发型够酷。
PS:感觉应该写点左派右派发型差异,还有什么国别发型差异之类的。

- Author:Alice
- URL:https://www.gzaosblog.com//tongue/Philosophy-and-haircuts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Relate Posts